关于对市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第27号委员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5-07-23 17:41信息来源: 无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阅读次数:编辑:汪涛 字体:【  

 胡朝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挥产业优势  突出产业特色  推进无为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不动摇,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聚链成群,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形成以羽毛羽绒、电线电缆、绿色食品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为特色的四大主导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以电线电缆、羽毛羽绒两大传统产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绿色食品两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目前聚集了比亚迪、楚江、三只松鼠、东隆等一批国内知名行业龙头企业。

一、取得成效

(一)新兴产业集聚成势其中: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2021年成功引进迄今为止招商引资投资体量最大、质量最好的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园项目我市充分发挥比亚迪链主企业优势,抢抓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机遇,顶格推进双招双引,精准开展敲门行动,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推动实现从无到有、由点成链、建链成群的华丽转变。先后招引展博、通美、正鑫源、定靖轩、新铝时代等一大批比亚迪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在我市落户,目前共集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后市场企业82家,其中规上企业42家,涉及动力电池、电池材料、电池包零部件、汽车塑胶件、汽车线束、后市场等领域2024年实现全产业链产值225.11亿元,其中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87.18亿元。2025年上半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13.2亿元,同比增长36.9%绿色食品产业:绿色食品产业依托省级研究院平台,打造高标准园区,集聚效应显著。2024年全市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165.7亿元、同比增速15.6%,位居省市前列;已培育链上企业200家,其中规上企业332025上半年实现规上产值28.89;逐步形成以三只松鼠、蓝田龟鳖、紫约蓝莓等企业为龙头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以及坚果、板鸭、蓝莓、水产等几大超10亿元单品。

(二)传统产业焕发活力电线电缆产业向特种材料研发、铜材加工、输配电设备等高端环节延伸,集群化发展态势明显,国电、华宇等5家企业入选中国线缆产业百强。围绕优势电缆产业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促进我市优质电缆企业抢占新赛道,助力电缆企业加入奇瑞、比亚迪等整车企业的供应链名单,提升新能源汽车线缆线束本地配套率。目前远征传导、国电电缆、太平洋电缆等重点企业已布局涉足新能源汽车线束领域,汽车线缆业务年产值近10亿元。同时积极抢抓国家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政策机遇,以“政策精准滴灌”推动电缆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推深做实项目全周期保障工作,为企业提供从谋划储备到申报落地的全流程服务。开展电线电缆焕新行动,推动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1-6月份在库投资额超千万元技术改造项目32个。羽毛羽绒产业巩固全国领先地位,通过技术改造和品牌提升增强市场竞争力,已逐步构建起以羽毛羽绒原料贸易为基础,羽毛球生产、羽绒制品加工为主导,羽绒家纺为延伸的全产业链链条,部分产品远销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目前全市共有羽毛羽绒产业130余家,其中规上羽毛羽绒工业企业45家,2025年上半年羽毛羽绒产业完成产值25.71亿元,同比增长27%

(三)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我市聚焦前沿领域精准发力,已在大数据、先进材料、低碳能源等未来产业赛道初步布局。其中,在建的大数据和低碳能源领域项目预计建成后年产值将实现44亿元。目前全市在谈数字经济重点项目23个,总投资额133.63亿元,项目类型涵盖人工智能、算力和智算中心、半导体制造、工业数字化、数字创意(现代服务业)等行业领域,数字经济发展动能强劲;先进材料领域产业发展初露锋芒,2025年预计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左右,相关企业正加速开拓市场,持续释放产能。目前正在规划新上项目,项目已完成备案,预计2026年建成投产,投产后先进材料可新增年产值5000万元左右,进一步补链强链延链,推动未来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迈进,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的增长极。

(四)服务业加速融合。近年来,无为市扎实推进产城融合建设,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联动”发展思路,不断完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产业蓬勃发展,交通更加便捷,品质不断提升,服务不断健全。围绕“一区四园”总体布局,逐步完善城东园区空间规划,在芜湖市率先完成调区和园区四至边界范围划定,获批成片开发方案,开发区增加规划用地面积约5.86平方公里,拓展园区规模,预留产业发展空间,满足产城融合发展需求。服务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主体活力迸发。2025年上半年,全市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1.04亿元,同比增长81.2%。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9.11亿元,增长103.4%积极申报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获得支持资金4580万元。企业活力与韧性的增强,为稳增长、保就业提供了坚实支撑。

(五)发展要素保障持续完善。成立要素保障专班,有力保障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用地、用能、用工、资金和环境容量要素等五方面需求,助力产业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大力开展高层次人才招引、青年英才倍增、柔性引才汇智、产教融合聚才、第三方合作引才“五大行动”,制定“凤还巢”工程实施方案。实施人才绿卡政策为园区引进的人才提供专项保障优惠政策。2024年新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6支、领军人才9人、高端人才192人、大学生10901人,300套人才公寓已投入使用,308套蓝领公寓主体竣工。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开展“最濡意”为企服务行动,实施“目标领航”“周末上门”“三级调度”“闭环管理”4项工作机制,建立“三级专班+三级专员”服务队伍,分领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同时,开展“优环境促发展”等为企服务专项行动,2024年帮助解决各类诉求1100件。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产业链招商构建产业生态圈。聚焦“龙头牵引、强链补链、集群共生”发展路径,实施精准化产业链招商,全方位完善产业生态圈。靶向招商强配套,坚持内育外引双箭齐发,提高企业本地配套率。鼓励本地线缆企业瞄准新能源汽车线束细分赛道,重点布局轻量化汽车线束、高压线束等前沿领域。加强与市汽车办沟通对接,精准掌握比亚迪、奇瑞、蔚来等整车企业采购需求并高效组织本地企业参与整零对接会和场景对接会。

二是金融服务激活产业发展动能。持续深化金融惠企服务活动,常态化搭建政银企对接服务平台,建立覆盖“2+2+X”产业体系的动态更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及时收集项目融资需求,定向推送至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加强政银企三方对接,畅通信息共享交流渠道,帮助企业深入了解金融惠企政策,提高融资效率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全面激活产业发展“一池春水”。

是技术改造推动产业提档升级。紧抓国家大力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机遇,加快电线电缆企业技术改造。强化政策宣贯服务保障,扎实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工作,切实将企业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企业,以精准送政策、送服务,帮助企业谋划项目、申报项目、争取项目资金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促进设备更新、工艺升级、产品迭代,着力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四是科技创新加速产业迭代升级。深度融入G60科创走廊,鼓励企业主动“走出去”在合肥、上海等地设立研发中心,“借地”开展科技攻关,“借智”实现人才引进,构建“研发在外地、转化在无为,工作在外地,贡献在无为”的协同机制。加快产业人才招引和培育,深入贯彻落实芜湖市“紫云英人才计划”,优化升级“智汇无为”人才计划。

五是要素保障护航重点项目建设。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以“超前谋划、全程服务”为导向,创新要素供给、盘活低效资源,促进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有力保障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用地、用能、用工、资金和环境容量要素等方面需求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和堵点,着力加快推进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效,全力擦亮“最濡意”为企服务品牌。

六是加速推进低空经济产业布局。以无为通用机场为核心支点,深度挖掘通航运营与航空运动资源潜力,创新发展航空主题研学、飞行体验等特色文旅产业,全力打造沉浸式航空文旅品牌。充分发挥电缆产业雄厚基础优势,强化上下游产业链协同,为低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支撑。紧密结合我市“十五五”发展规划,精准把握通用航空产业和低空经济发展趋势,科学编制低空经济产业园规划,明确阶段性发展目标,以超前谋划、主动作为的姿态,牢牢抓住发展机遇,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推动低空经济成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最后,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多提宝贵意见。

 

无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无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