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无为市政协第一届四次会议第161号委员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卫办〔2025〕32号 签发人:范彪
吴月光委员:
您提出的 “合理布局医疗资源,为农村地区居民提供更优的医疗服务” 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关心与支持。针对提案中反映的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以及提出的改善硬件设施、加强人才培养、优化考核机制等建议,我市卫健委高度重视,结合近年来实施的基层医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无为市聚焦农村居民 “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 问题,创新实施 “强基、保基、提质、活源、协同” 五项工程,探索出具有县域特色的基层医改新路径,着力提升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水平。
一、强基建,筑牢基层医疗 “硬支撑”
针对农村地区医疗设施薄弱问题,我市持续推动资源向基层倾斜,优化布局实现全覆盖,完成17家基层医疗机构设备更新和环境改造,基层诊疗率提升20%,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服务。强化人才队伍保障,核定基层编制845人,现有在编710人,通过定向培养、退休返聘、对口帮扶等渠道补充人才88人,缓解基层人才短缺。推进智慧医疗建设,优化服务流程,显著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二、保基本,构建普惠医疗 “安全网”
围绕农村居民基本医疗需求,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打造襄安镇、蜀山镇2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12个基层临床特色科室,推进石涧镇精神卫生分中心等专科机构建设,让农村居民就近享受专科服务。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立 “双随机、一公开” 监管机制,保障群众获得安全可负担的医疗服务。
三、提质效,锻造医疗服务 “金刚钻”
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农村居民放心就医,实现基层医疗机构 “优质服务基层行” 基本标准100%达标,5 家通过推荐标准,加强全科、儿科等重点科室建设。与上海新华医院、省立医院等长三角高水平医院开展合作,组建3 个紧密型医共体,实现资源上下贯通;成立5个 “名医工作室”、7个博士工作站,通过师带徒等方式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技能。
四、活机制,注入改革发展 “原动力”
通过机制创新激发基层活力,回应您提出的优化考核建议,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基层发展经费由政府承担,运行经费多渠道补偿。推行 “岗位聘用制” 和 “绩效考核制”,以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进行分配,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群众就医满意度跃居前列。
五、强协同,构建整合型 “医防体系”
整合医疗与健康服务资源,全方位守护农村居民健康,
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实现电子病历共享和检查结果互认,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挥中医药优势,推广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养生功法,建成县域智慧中药房,强化 “治未病” 服务。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 “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的就医格局。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五项工程,重点补齐农村地区医疗短板,切实解决农村居民尤其是老人、慢性病患者的就医难题,不断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
再次感谢您的监督与支持,期待您继续为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建言献策。
2025年8月12日
主办单位:市卫健委 负责人:江连所 联系人:张峰 电话:2323123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府办、市督查室。